也创新方式方法,强化奖项激励和榜样引领作用。
学院拥有十余位国家级高层次人才,整体师资队伍的知识结构能很好地满足社会政策专业学位的课程设置和各研究方向人才培养的需求。这些新增学位授权点有何特点?未来发展又将如何?快来了解一下。
至此,我校共有博士、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4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3个。相关行业的健康发展亟需一大批兼具专业技术和哲学伦理学背景的复合型人才参与伦理决策与治理,而当前我国此类专门人才奇缺。社会政策:分析探讨社会问题和应对方案回应社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和对新型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社会政策专业注重从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社会结构、社会发展的理论视角出发,运用现代社会研究方法尤其是社会计算、大数据、模拟仿真、调查等方法和技术,对社会政策的形成、实施、后果等进行理论和应用研究。气象:该领域全国首个高校自设专业学位类别我国地处东亚季风区,天气和气候灾害频发,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和气候变化问题事关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等多方面,国家和社会迫切需要防灾减灾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方面的专门技术人才。国家新一轮人才培养学科专业目录调整中,气象专业学位已进入拟增设的目录中,有望成为国家目录内专业学位类别。
复旦大学拥有培养应用伦理人才的条件、鲜明特色和跨学科优势,哲学学院也在多年探索中积累了应用伦理领域教学、科研及人才培养方面的丰富经验。有鉴于此, 增设以全球健康伦理、医学伦理、科技伦理、大数据伦理为主要培养方向的应用伦理专业学位,是响应时代呼唤、培养社会亟需的伦理实践人才的重要举措。要把各项工作落实落细,以制度为保障,在严格落实防控措施的前提下,细致周密地做好日常保障和运维工作。
走进光华楼西主楼马克思主义学院,迎面是陈列在学院中庭两侧的疫情防控展板。他详细了解新闻学院模拟疫情防控八种应急情况采取的预案,听取学院疫情防控专班小组的工作汇报。9月30日现场:模拟出现阳性病例场景进行演练9月30日下午,校党委书记焦扬一行前往马克思主义学院调研疫情防控应急演练,听取学院工作汇报并展开座谈交流。9月29日,副校长张人禾前往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调研检查学院疫情防控应急演练。
焦扬在总结点评中指出,学院党政领导思想上高度重视疫情防控,行动上落实各项准备,通过党政齐抓形成合力,演练流程展示清晰,环节设计周全,角色任务分工明确,各部门高效协同联动。焦扬:毫不松懈做好国庆假期校园疫情防控工作在这里观摩了一场高水平的演练。
金力:严格执行市疫情防控要求,从严从紧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为进一步加强学校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做好2022年秋季学期疫情防控工作,全力守护教职工健康,校长金力对基础医学院的疫情防控工作进行调研督查进一步抓好工作队伍,形成团队、梯队,把教材编修工作作为教师教育教学的天然组成部分,引导和激励更多老师投入到复旦教材建设中来。金力:开创学校教材工作新局面,为第一个复旦建设提供有力支撑金力表示,希望全校进一步深刻认识新时代教材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提高工作站位,明确定位,把教材建设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支撑和有力抓手,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育人方向和价值导向。他希望教材编写者能将优秀、前沿的学术成果融入到教材中,编写有特色、有个性的教材,呈现出复旦特色。
全国优秀教材奖一等奖获得者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以线上形式分享了获奖体会。现场,焦扬、金力,副校长张人禾、徐雷分别为获奖者颁奖,并为首批七大系列精品教材建设项目颁发立项证书。学校还启动首届复旦大学教材建设奖评选,评选出优秀教材奖特等奖22项,优秀教材奖一等奖33项、二等奖40项,此外还特设教材建设特别贡献奖、教材建设先进个人奖项。据介绍,全国教材建设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设立、全面覆盖教材建设各领域的专门奖项,是教材领域的最高奖,是检阅、展示教材建设服务党和国家人才培养成果,增强教材工作者荣誉感、责任感,推动构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教材体系的一项重大制度。
焦扬指出,要深刻认识新时代教材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关于教材建设的重要论述,增强做好教材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增强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全面提高教材质量为重点,创新教材建设理念,增强教材育人功能,不断提升管理水平,打造更多培根铸魂、启智增慧、适应时代要求的精品教材,为第一个复旦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七大系列精品教材建设计划首批共立项51项,首批邀请了47位复旦著名教授主持编写校级重点教材,并通过认定制将3部教育部首批中国经济学教材和1教育部高校科技伦理教育专项教材认定为七大系列精品教材立项项目予以重点支持。2021年,国家教材委员会发布《关于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奖励的决定》。
焦扬:擦亮复旦教材品牌,开创新时代学校教材工作新局面焦扬代表学校党委,向获奖个人和集体表示祝贺,向所有参与支持教材工作的师生员工表示感谢和敬意。建强专业力量,加强评估分析、政策研究、前沿跟踪、教育培训,把国家和校级教材建设研究基地打造成为全校教材建设的示范支撑。制图:曹丛钰实习编辑:苏尧祎责任编辑:李斯嘉。她表示,复旦具有光荣的教材工作传统。教育部首批中国经济学教材《中国宏观经济学》主编、经济学院教授袁志刚说。焦扬强调,要把牢方向,着力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
焦扬强调,要切实加强教材工作的组织领导。葛均波、陈思和、袁志刚分享获奖感受导师陈灏珠先生说,要掌握扎实的基本功,在本教材中我始终强调把病人作为整体看待,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我校共获得25项全国优秀教材奖,新闻学院获全国教材建设先进集体称号,陈思和获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称号。校课程思政与教材建设领导小组全体成员,学校教材委员会全体成员,首届国家教材建设奖获奖教师、获奖集体代表,学校首批七大系列精品教材立项项目主编,各教学单位课程思政与教材建设领导小组组长,各教学单位分管教学工作的负责人出席会议。
把好质量关,完善复旦教材质量评价体系和优胜劣汰的良性机制。最大可能囊括最新诊疗方法、治疗手段,希望学生走向临床时能掌握最新医学进展。
平庸的教材,只能教出平庸的学生。裘新指出,学校教材工作取得的成绩是全体师生共同努力的成果,希望复旦教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继承优良传统,推进改革创新,用心打造更多高水平教材,为学校编写出培根铸魂、启智增慧、体现复旦水平的高质量教材。坚持党的领导,贯穿于教材规划建设、选用管理、审核评价全过程。会上颁授了全国教材建设奖,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设立、全面覆盖教材建设各领域的专门奖项。
他表示,《内科学(第9版)》的编写得到众多专家的支持,他们都是国内医学界大师级人物,在行业当中具有突出贡献。学生接受知识的最初媒介是教材。
压实工作责任,二级党委中场线落实教材建设管理的主体责任,党支部生命线加强与基层教研组织的工作联动。希望能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培养出一批好的临床医生,使他们也能成为这本书的编者或主编。
徐雷介绍学校教材建设管理现状和发展规划徐雷介绍了学校教材建设管理现状和发展规划。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获得者、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陈思和说。
把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进教材作为教材工作的首要任务常抓不懈,有机融入各学段各学科,有效转化两大工程等研究成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他回顾复旦经济学科编写和出版在全国有影响力教材的传统,分享了编写教材的初心,表示团队争取到编写工作,是对自己一辈子宏观经济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最大鼓励,将不遗余力做好这本教材的编写,总结好中国宏观经济学过去40年来的实践与经验,讲好中国宏观经济学的故事,进一步弘扬复旦在教材建设的传统。创新团队机制,强化专业能力,完善激励措施,让更多大专家、一线教师和专业编审投入教材工作,构建老中青梯队、加强学脉传承,让复旦成为新时代教材建设的沃土。坚持问题导向,深刻认识新时代学校教材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深化中央巡视整改,对于教材工作存在的短板持续精准发力、久久为功。
在教材编写过程中,他始终将思政放在首位,希望教育医学生勿忘初心,牢记医者使命。进入新时代,党中央对教材工作的重视前所未有。
他从教材工作体制机制、教材选用管理以及教材建设等方面总结了学校十三五期间教材工作的总体情况和取得的成绩。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材工作的重要论述,落实全国教材工作会议和上海市教材委扩大会议精神,总结近年来学校教材工作成效,部署推动新时代教材工作高质量发展。
介绍了学校十四五期间教材工作总体要求,指出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育人为本、坚持中国特色、坚持传承创新、坚持统筹为主分类指导,加快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一流教材体系建设,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服务新时代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国家战略。教材应该代表学校的最高学术水平。